发布时间:2025-10-17 11:22:10    次浏览
我国有众多贫困村,贫困的百姓虽然看似都是贫困并没有什么太大的区别,但是实际上病因不同,所以党员干部要想“扶贫”也必须找准方向。现在有的地区党员干部缺乏调查研究、作风不实,为了脱贫“眉毛胡子一把抓”,这样不仅不利于扶贫,还导致一系列的问题,让原本贫困的地方雪上加霜,让百姓感到害怕。精准扶贫,必须“号准脉”。首先身为当地的党员干部,必须不辞辛苦,仔细调研,摸清当地的情况,把当地致贫原因找到,做到心中有数,也要在调研中将不同原因导致贫困的人进行分类汇总,来不得慢点马虎跟凑乎,更不允许作风浮夸,将调研搞成作秀,只是走个过场,简单地看看糊弄了事。精准扶贫,必须“开对方”。不同的地方也许因为土壤气候等因素,导致适合种植什么植物,适合发展项目不同,党员干部必须做到心中有数,切莫鼠目寸光,找准扶贫的方向,切莫南辕北辙。不能光看项目带来的利益,也得衡量这个东西适不适合在当地发展,比如橘生淮南则为橘,生于淮北则为枳,所以要看到因地制宜的重要性。而且就算是同一个地区的百姓,不同的人家也会有不同的致困原因,有的是因病致贫,有的则是缺乏土地资源等等。所以要想精准扶贫,必须有辩证唯物主义的思想,开对良方,真正的“药到病除”!贫困不可怕,可怕的是胡乱治理。身为党员干部有着为民致富的心是好的,但是也得要因地制宜,必须对看似相同的贫困“号准脉”“开对方”,只有这样方能让百姓早日脱贫致富,过上幸福生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