发布时间:2025-10-17 11:22:10    次浏览
最近有朋友问,听说FOF有母基金和子基金两层收费,费率高,不划算,不如去买便宜的指数基金?我听到这话题兴趣就来了----这是那种典型的需要辩证看待并解释清楚的问题。关于费用,想必任何做投资者教育的都会有话想说。做投资,低费用的就一定好?这个问题不能一概而论,费用本身并没有错,关键是要看付得值不值得。因为朋友刚好问到某支收益型房地产FOF和某支房地产指数基金的比较,很有代表性,我们就以此为例进行分析。首先,看某支收益型房地产FOF的费用:1.5%认购费、1%管理年费,以及10%的收益分成(carry),而底层基金可能还有标准的2%的管理费和20%的carry,这些费用势必要给投资者的净收益打个折扣。简单粗暴地算一下,假如该基金的子基金回报每年均为15%,那么经过3年后,排除所有各种费用,投资者拿到的年化净收益率大约为9%,明显低了不少。(需要强调的是,FOF和其子基金的收益提成,绝大部分情况下都是在满足了投资者的优先收益率--比如8%--的条件之后才会进行分配的,并不是任何收益水平下都要参与抽成。)但这里最关键的,并非实际费用的多少,而是这些费用是否值得付出。在美元投资中,9%的净回报对个人投资者来说已经是非常扎实的收益了,要看值不值得,关键是看有没有可以替代的更低廉的投资产品。 这时候就要来谈谈某支房地产指数基金了。这只基金是一只REIT ETF,有两个属性:首先它是一只上市交易基金(ETF),其次是它底下投资了其他上市交易的房地产信托基金(REIT)。之所以说他是指数基金,就是因为它并不选择某几支REIT去投,而是投了市场上所有的REIT,可以理解为投了REIT的大盘,复制了大盘的表现。朋友之所以拿这只基金来和以上的FOF比,是因为它只有年化0.12%的费用,非常便宜,并且过去3年的回报能达到14%,5年回报能达到15%。这样一看,似乎傻子都知道应该去买ETF。但事情真的就如此简单吗?并不是。虽然ETF是普通投资者非常好的投资工具,但并不代表它能替代所有投资产品。ETF的费率之所以那么低,就是因为它是一种“被动投资”,按着指数,照单抓药,把市场上所有REIT都买一遍。 而FOF收费高,是因为管理人要去选择、接洽市场上最优秀的基金,并且进行谈判,这里的人工付出是硬成本。另外,收益提成是对管理人选择基金的一种激励,只有投对了基金,自己才能有更好地回报。不能简单拿以上ETF的3年和5年历史回报来和FOF的预期回报进行对比,原因有三:1. 这只ETF投资的是有所REIT,包括了核心+型和机会型等策略;而这只FOF投资的只是核心型地产,是地产中最稳妥的类型,相应的预期收益自然也低。2. 过去3-5年,美国房产市场整体表现不错,也是大盘指数比较强劲的原因。而往10年历史来看,这只ETF的年化收益就一下降到了6.5%。指数表现,要看区间的选取。3. 主动管理和被动管理的区别在于,优秀的主动管理者往往能在市场表现不佳的时候,取得高于平均水平的收益,或者在市场整体出现亏损的情况下,还取得可观的正收益。所以,从保护下行风险的角度看,ETF很优秀,但好的主动型基金会更加出色。而要捕获超额收益,则只有主动型基金才能做到。那个人投资者该怎样选到这样的优秀基金呢?这就是FOF收费的基本逻辑:费用=价值的创造。另外,ETF有流动性更强的特点,但这个特点既有好处,也有两面性。个人投资者很容易在市场出现波动的时候产生恐慌情绪,做出不理智的交易决定。个人炒股太容易被割韭菜,就是这个道理。 而有锁定期的FOF,客观上可以帮投资者把住这一关,避免付出冲动的代价。同时,收益型FOF能够做到季度分红,也从一定程度上为投资者提供了一些流动性补偿。其实,ETF和FOF,如果运用得当,都是非常好的投资工具。费用是一个很重要的指标,但不是判断是否应该投资的充分条件。投资某种程度上也是一种消费,如果费用能买来更好的风险保护和超市场的预期回报,那这钱就算花得值了。 风险提示:本文仅作为知识分享,非宜信官方观点。本文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,对内容的准确与完整不做承诺与保障。过往表现不代表未来业绩,投资可能带来本金损失;任何人据此做出投资决策,风险自担。